生活

“广场协议”的历史镜鉴

闵杰  2018-07-05 11:54:17

日美贸易失衡和争端 对中美贸易的重大启示


在很多人看来,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失衡和争端,与当前的中美贸易问题极为相似,所以重温这段历史,对看清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正目的和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手段,将产生重要的启示。船桥洋一著、于杰译的《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人民币的天命》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简称G5)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管理美元》一书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大量描述,纠正了几个最普遍的误区。


第一,广场协议是在美国的压力下签订的,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强制行动。但事实上,广场协议是美日两国的合作行动,日本甚至相当积极主动地在推动。


第二,广场协议直接导致了日本泡沫破裂,经历“失去的十年”。事实上,日本的泡沫在广场协议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而广场协议之后,不仅没有刺穿泡沫,反而由于不当的政府干预吹大了泡沫。为了对冲日元升值和出口放缓,日本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和地价疯狂上涨。即便日本在1987~1989年温和加息,也未能遏制住资产价格泡沫,房价同比进一步增至12%,最终不得不在90年代初快速加息。地产泡沫刺破,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


真正对日本经济造成长期难以修复损害的,还是当时日本国内政策的失误。因此,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弗雷德·伯格斯滕在为《管理美元》撰写的推荐序中说:“日本的危机主要是由于未能切实有效地规范银行体系造成的。”


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有助于看清中美贸易战中的一些根本问题。


首先,贸易争端不会在短期内解决,一旦爆发,将会长期持续。上世纪60~80年代,美国先后针对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彩电、钢铁、汽车、半导体等商品发起贸易调查或提出争议,限制其出口数量。到80年代中期,在达成了一系列贸易协定之后,美国发现逆差规模并未明显缩减,于是开始在汇率方面寻求解决办法,进入了解决逆差的第二阶段。可见,贸易战是持续且全面的,采取了由点到面、由经贸到汇率的各种手段。


这意味着,贸易战很可能最终会带来包括汇率压力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从美日之间持续几十年的贸易摩擦中还可以看出一个趋势,简单的贸易双边谈判安排,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伯格斯滕在序言中提到,特朗普将贸易逆差视同为“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但计划通过与这些国家双边谈判以减少逆差的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贸易逆差是一国内部宏观经济失衡的结果,尤其取决于国内生产与国内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他断言:“贸易协议和更广泛的贸易政策,很少甚至根本改变不了这些关系。”


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美经济结构、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新兴大国和传统大国之间的博弈,而贸易战解决不了这些根本问题。


未来是否可能会产生新的广场协议?汇率协调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如何应对?中国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所准备。


而从国内来看,中国真正需要从日本当年泡沫破裂中吸取的教训是,警惕在外需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经济没有新的支撑,又不得不回到货币放水、举债刺激的老路,这才是导致经济失速的最大潜在风险。


管理美元

作者:船桥洋一

译者:于杰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定价: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