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国科大招生:不和别的学校抢状元

霍思伊  2017-12-15 09:55:10

国科大之所以在本科招生上花大力气 是希望能够招到在中学阶段 就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才

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一角。摄影/杨天鹏


许立从小就听着“两弹元勋”的故事长大,他熟悉邓稼先、钱三强和朱光亚科学路上求索的每一个细节。


高三下学期,他在一个大学招生宣传片里又看到了这些熟悉的身影,才发现这些从小听到大的大牛们,渊源都在这里。这所大学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这是2014年夏天,许立正在郑州外国语学校读高三。


高考将近,父母为他的志愿操心。父亲赞同他选择国科大,母亲有些犹豫,她的担心是:国科大的本科培养是一张白纸,不知道会办成什么样,万一没办好怎么办?


许立自己并不太纠结。笑起来有点羞涩的他“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路”。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上大学,就是要去见一些大牛级的大师们。


而国内的高校,几乎没有一所能像国科大一样,拥有如此多的大师。


院士“站台”


北京考生王萍则认为,即便国科大有很多不确定性,中科院这个招牌也足够有吸引力。“因为你如果以后想在科研界工作,不去清华、北大,可能你最好的选择就是中科院了。”


来自江苏的谈清扬考虑得更为具体。他想学生物,在详细地调研后了解到,国内生物领域最好的资源不是在院校,而在中科院。尤其他对结构生物学感兴趣,需要纯度比较高的X光线衍射去看晶体结构,而如上海光源这样的高端的大设备,就由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同出资建设。


据了解,全国约85%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在中科院研究所,如正负电子对撞机、遥感飞机、神光II装置和重离子加速器等,均是中国科学研究中的“重器”。


现在,中科院要把这些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和本科生分享。这对谈清扬非常有吸引力,他不想错过。


国科大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科大校长丁仲礼表示,该校的本科教育要保持“小规模、精英化”的特色。


分管招生的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相比国内其他动辄几千人的本科生招录规模,国科大本科招生的体量非常小。


2014年,国科大首届本科生招录332名学生,2015年334名。2016、2017小规模扩招,增至近400人。


国科大并非在全国所有省份投放招生计划。2014年,该校仅在北京、江苏、陕西、四川、浙江、山东、辽宁、河南、湖南和云南等10省市招生。2015年为11个省市,2016和2017年扩至12个省市。


国科大党委书记邓勇表示,遴选10省市,是考虑到地域的分布、地区发达程度的分布以及东西部的分布等因素。同时也考虑了人口的规模,以及中等教育的现状。


截至2016年底,国科大在学本科生有1058名。


杨国强说,为了招收到与学校契合的学生,国科大动用的本科招生力量非常强。每个省的招生组都采取双组长制,由国科大的副校长或副书记,加上当地院所的所长或副所长,分别担任地方招生组的组长和副组长。


以湖北省为例,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担任湖北招生组组长,与之搭班的另一名组长,是中科院武汉分院的纪检书记。国科大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另一名副组长是武汉分院的办公室主任。


其他省份的招生力量配置与之类似。选好四名核心成员后,由他们负责邀请地方的教授或研究员参与招生。招生组人数大约在15~20人左右,一般是老中青搭配,数理化专业兼备。


“很多中学校长,甚至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对我们说,从来没见过大学的校长来招生。”杨国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校长、书记都去第一线,做招生宣传和科普报告。”


杨国强说,国科大之所以在本科招生上花大力气,就是希望能够招到在中学阶段就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才。国科大在招生和宣讲过程中会明确告诉学生,该校的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有家长问杨国强,孩子未来的出路是什么?他回答得很直白,“这个出路的问题我不关心,我关心我们的孩子有多少会成为科学家。”


国科大招生办主任冉盈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提高招生的针对性,除了惯常的校园招生宣讲以外,国科大也会利用讲座过后的提问环节或咨询环节,与有意向做科研的学生提前建立联系,在报志愿时提供帮助和指引。


招生组的每位成员需要对口联络固定的几所中学,实时建立起目标招生群体的联络档案,实现精准招生。


高考分数公布后,如果有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或者对某个学科存在困惑,可以联系对口的联络人进行解惑。此时,国科大招生组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我们招生组的老师自己就是正教授,如果你说想做科研,有什么疑问,教授能回答得很清楚。你对化学感兴趣,我们请化学教授和你谈,你对物理感兴趣,我们请物理教授给你解惑。”


在选取宣讲中学时,国科大也不会仅考虑各省的重点中学。据冉盈志解释,招生组会参考每年在各省录取的大概分数线,或者大概的录取比例,比如每省的前一千名,直接看成绩单,这一千名学生所在的学校都会覆盖到。


在招生环节,国科大就开始利用它得天独厚的院士资源。


从高考前一年的10月份开始,国科大会陆续邀请一些院士去各中学进行科普类讲座,一直持续到高三第一学期结束。每个省份大约有十场左右。


例如,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院士齐鲁行·科学大讲堂”活动在山东开启。国科大副校长吴岳良院士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作了《引力波和引力本质——21世纪基础科学的革命性突破》的报告。


在山东农业大学和泰安一中,李永舫院士分别作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和《天道酬勤——我的认识和科研感悟兼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专题报告。


院士们的报告虽然前沿,但并不难懂。“他们会很诚恳地用直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一个前沿知识讲清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冉盈志说。


据了解,一直到今年的12月底,将陆续有20名中科院院士分别走进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等10个市的大学和高中进行科普讲座。


冉盈志表示,国科大招生工作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多招几个学生,而是将中科院的科技资源、社会资源带进校园。


杨国强说,他们希望聪明、成绩好的学生中,有更多人喜欢科学,至少中学阶段是这样想的,虽然四年后很难说他们会想干什么。“但如果中学阶段就完全不想学习科学,我们就会说,哪怕再高的分数,那你不要来了。”



个性面试


王萍觉得自己答得还不错,她紧绷的神经有些许缓解。


她被问到了一个问题:你最欣赏的公式是什么?她的答案是能量守恒公式,因为它简单,却蕴含无限可能。


王萍高考前的志愿,被父母删了又填,填了又删。但她最后还是报了国科大,被顺利录取,成为国科大首届本科生之一。


国科大首届本科生采取统招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浙江、辽宁、山东、河南、湖南、云南等6省按照普通高考方式进行招录;在北京、江苏、陕西、四川4省市,则采取“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


各省招生组可以自主决定当年的招录方式。如果选择“综合评价”,则须选出约10倍于该省综合评价选拔招生数的考生参加面试。面试资格遴选小组将依据考生的相关申请材料,综合考察高中学习成绩、特长、获奖、参加社会活动以及自我陈述等情况,进行筛选。


综合评价成绩由考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按照7:2:1的比例加权计算得出。2015年,这一比例调整为6:3:1,适度降低了高考成绩的比重,并适用至今。


其中,面试成绩的满分值与当地高考满分值一致。最初,面试可以通过校荐或自荐的方式进行申请。2014年规定,经中学校长推荐的考生,可直接获得面试资格。但在2015年,全部改用自荐方式报名,取消了校长推荐。不过,在数学、物理、计算机三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仍可直接获得面试资格。


2017年,这一规定也被取消,调整为“鼓励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报考”。冉盈志指出,上述调整是为了强化考核的公平性,吸取自主招生的教训,防止有可能的暗箱操作。


为了尽可能保证公平,在各省上报面试人数后,国科大校招办会根据各省的需求,统一邀请面试专家派往各地。


面试官要求至少是正教授及以上的专家,很多是各院所的首席专家或院士。除了权威性以外,也会参考专家的面试经历是否丰富等其他相关经历。


面试当天,首先由已经选定的面试组组长抽签,随机进入指定房间,随后是组员抽签,也是随机组合。面试官三人一组,抽签时通过设计保证每组的专家来自不同学科。


随后,学生也现场抽签,进入面试房间,五人一组。面试大约持续一小时。


江苏考生谈清扬的面试开场,与王萍不太一样。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回答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小问题,考察他们的现场反应能力。然后才是每人一题环节。


谈清扬当天抽到的问题是:对科学教育而言,一个学校的老师素质更重要还是资金更重要?


据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招生组副组长郭田德介绍,面试问题一般分为两类,学科类问题和普世类问题。面试官的自由度很大,既可以参考校招办提供的问题清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现场随机提问。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看学生的简历发现他对数学感兴趣,或者参加过数学竞赛,就会问他一个数学问题,比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所有高中都会学到。那么我会延伸下去,问他三次方程呢?四次方程呢?一般的求解办法如果行不通,有没有特殊的办法?”


他表示,面试不是让学生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考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延伸拓展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即使面对一个高中没有学过的问题,面试官也会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看他现场的反应速度。


第二类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比如人工智能、纳米科技和基因疗法等前沿科学,或雾霾等大众普遍关注的科学类话题。“看他对科研是不是真正热爱。”


郭田德认为,作为一名未来的科学家,即使只是个中学生,也要高度关注当代科技发展,了解各种科技前沿,而不是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在未来,交叉学科的重要性会继续凸显,对科研人员知识的广博度要求会越来越高。


各省面试的细节略有差异。有时面试官也会对每个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让他们抢答或按顺序依次回答。有些省份会有小组讨论环节。


面试结束5天后,王萍拿到了她的成绩:709分。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单从面试分数上看,很难拉开差距。她比较了其他同学的分数,满分720分,最差的也有690分,厉害的能达到710分。因此,最后是否录取还要看高考成绩。


自招难题


杨国强也承认,四川省先后尝试过“综合评价”和统考两种招生方式。经过观察发现,不同招生方式区别不大,单从录取的分数上看,“综合评价”考生并没有体现出优势,“这是目前我们的痛点。”


他表示,虽然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招生,但主动权仍不完全在国科大,希望未来教育部能够给他们放开自招权。


“因为我们很需要一些有天赋的孩子,不是光刻苦就行。尤其对数学和计算机这两个学科。纯数学研究没有天赋是不可能的。但这些孩子可能会偏科,总分不高,够不着我们的分数线。”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学校2014年申报招本科生时,她曾反复与教育部协商,希望获得独立的自招权。但教育部称,与自主招生相比,国科大三位一体(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平时成绩)的“631模式”更加公平。


据王颖介绍,目前,教育部已经在上海、浙江等省市的部分高校试点“综合评价”改革,未来有望在全国推广。与之相对,自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现自招丑闻后,教育部开始收紧自招。


据了解,2005年至2013年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利用负责自招的职务之便,“照顾”学生44名,共受贿2330万余元。人大2014年自招录取因此暂停一年。


不久后,教育部释放出信号,未来高校自主招生中将引入“进退制”。如果某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有问题,将给予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主招生的权力。


由于“综合评价”中的面试成绩只占30%,多位受访的国科大管理层认为,自主招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更高。


针对国科大反映的情况,教育部建议,可以充分利用这225分(750×30%)的自由度,将其分割成不同档次,分档定分。


观念的碰撞还在继续。但杨国强指出,无论采取哪种招生方式,国科大招生的指导思想不会动摇。“我给各个招生组说,因为短期内需要社会上对我们的承认,所以尽可能要把最低的分数线往上抬。但是不定分数线,由高到低录取,招到哪儿算哪儿。”


据他介绍,每年,国科大招收的本科生水平大多位于各省的前千分之二以内,北京市低一些,为前百分之一。“都是前千分之二的孩子,谁也不比谁差。国科大只招收有志于成为科学家的孩子,不和别的学校抢状元。”


丁仲礼曾坦言:“我们跟北大清华竞争的学生,实事求是地说,都给北大清华竞争走了。”


他在接受采访时以某省状元为例。该学生曾参加过国科大的夏令营,称自己是国科大的铁粉,决定报考。但当他成为状元后,北大、清华纷纷提出邀请,学生开家庭会议讨论。招生组的老师很担心,希望他出面,尽量争取这个状元。


丁仲礼笑着说:“我是没有出面。我就跟他们(招生组)说,我们不要去争状元。那些状元不会学理科的,状元一定会去学管理啊、金融啊这些专业。”


他指出,近几年,大部分高考状元毕业后会从事金融或经管类工作,少有人继续研究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这与中国社会当下的功利主义有关。


但这与国科大的理念不符。杨国强说:“学校有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是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这是效率最高的。”


因此,与国内其他大学不同的是,国科大各个招生专业没有分数级差,采取的是分数优先的方式,按考生高考投档成绩大排队的顺序安排专业。即使学生录取时由于分数原因没有进入自己想学的专业,仍可以在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所有专业不设名额限制。


据了解,2016年春季学期,在国科大就读的330名2014级本科生当中,共有85人调换专业,约占年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转专业申请成功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