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去产能,政府不能包打天下”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闵杰  2017-04-03 13:20:40

在去产能过程中,对于政府来说,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完全包下来。 政府不能包打天下,主要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


3月1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在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围绕“两高”报告接受媒体采访。图/CFP



“去产能,政府不能包打天下”——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卸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已经七年的李毅中,在两会期间仍然是众多媒体追访的对象。

从中石化党组书记、总经理,到国资委副主任,到首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再到首任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变动都有些“开创局面,肩负重任”的意味。

在他关注的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等领域,作为政协经济界第34组组长,在每年“两会”期间,他仍然频频发声。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毅中再次指出当前去产能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去产能和去产量是两回事,去产能是把企业生产能力去掉,关掉那些过剩的、落后的、严重亏损的和质量、安全、环保、技术不达标的产能,但企业的实际产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两会期间,就去产能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李毅中。

中国新闻周刊:怎么评价当前制造业企业去杠杆的效果?

李毅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不能说是很明显的效果,不少企业和行业的负债率还是很高。

中国新闻周刊:债转股应该成为企业去杠杆的一个重要手段吗?

李毅中:应该是一个手段,因为上一轮债转股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债转股的对象要选择好,如果企业本身产品有市场,管理和技术都有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伸出手来,把债权变成股权。上一轮证明是成功的,对双方都有利,对企业减轻负担有利,对银行减少损失、进而盘活资产也有利。

这一轮债转股,要进一步总结上一轮的经验和不足,关键是应该明确若干规定,把可以实施债转股的企业选择好,不是对僵尸企业债转股,而是对那些产品有市场、生产有基础、技术有创新,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负债高的企业来实施。债转股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更多用市场的办法,用双方协商的办法。

中国新闻周刊:企业一方面要去杠杆,另一方面尤其是国有企业要建立国有资本补充机制,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你对此怎么看?

李毅中:国有资本收益,应该主要用来补充国有企业的资本金,这是有文件依据的,当然还要拿出一部分来进社保,对全民做出贡献。同时还应该拿出一部分来,放到那些应该发展的薄弱环节去补短板。

国有企业,有一些行业负债率比较高。比如,电力行业,在前几年大力新建发电厂的时候,资本金少,主要靠借贷,因此负债率比较高。还有比如说民航,购买很多飞机,也是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些企业又是国计民生的支柱,应该把国有资本的收益,拿出一部分来,去补充这些需要支持的行业和国有企业,改善这些企业的资本结构,这本身也是去杠杆的有效措施。

中国新闻周刊:去产能在去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集中在一些已经停产的企业,今年可能需要对一些仍然在产的产能动刀。你认为应该怎么推进?

李毅中:去产能,要更多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当然也不排除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所谓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主要是我们要设定各种标准,比如能耗标准、物耗标准,更重要的是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每个行业都应该有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先进的标准,不是落后的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现有的企业,很多达到了,但也有一些没有达到。这些没有达到的企业,要督促他们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限期改造。如果经过改造以后仍然达不到,或者改造无望,或者拒绝改造,那就要靠市场来淘汰掉。

中国新闻周刊:僵尸企业的清退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毅中:“三去”的重点就是僵尸企业。为什么重点抓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就是用上面所说的那些概念去衡量,这些指标都不够。判断是不是僵尸企业,要用财务指标来衡量,现金流已经没有了,本身已经没有造血机能了。靠什么维持呢?靠银行贷款,或者靠政府的补贴。这些僵尸企业要坚决清退出场。

僵尸企业是少数,但相当比例的企业是属于另一类情况,或者是能耗高,或者是物耗高,或者是安全不行或者质量不行,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督促他们创新、改革,能够提高档次、转型升级。去产能并不是一味消极的关停并转,而是促进他们进一步升级、升格。

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做得不够的地方,恰恰是对僵尸企业下不了决心。对僵尸企业的清退,肯定要经过阵痛,比如人怎么安排?资产怎么处置?银行坏账怎么处置?债权债务怎么处置?此外,要影响当期当地的GDP和财政收入,作为政府,就要有远见,忍痛渡过这一关。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的调研中,有没有对哪个行业的去产能工作印象比较深刻?

李毅中:我做过调研,河北省做得不错,不过压力仍然很大。河北做得好的行业是水泥行业,为什么好呢?一是行业自律比较好,因为水泥生产有季节性,冬天不能施工,生产就少。所以有行业组织,避峰生产,把时间空间利用好。第二就是技术改造,小水泥、土水泥早就淘汰了。中国目前的水泥工业,从技术上都已经是比较先进了。第三,价格比较稳定,不像其他行业大起大落。水泥企业的利润还不错,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行业自律。

我在调研中发现,河北的小水泥厂不少,政府如何关掉这部分产能呢?当地政府会给这些小水泥厂业主算一笔账,你企业开了十年,破坏了多少资源、污染了多少大气?这笔账还没算呢,再想想企业赚了多少钱,其实企业利润早就赚够了,所以现在关了并不赔。

所以这些小水泥企业主都能接受这样的去产能,资产变现之后再投入到其他行业中去,政府再给一定的支持和补助。

去产能一定要认识到危害性,该去的不去,该早去的不早去,要遭受更大的损失。而且在这个问题上,银行也要开明,过去十来年是银行利润很丰厚的时候,现在也要适当地帮助一些企业核销呆坏账。有些看上去是不良资产,组合以后,虽然让了利,但把企业救活了,如果还要持股就分红,如果不想持股就变现。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去产能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在“三去”的过程中,最需要政府做什么?

李毅中:最需要政府做的,就是要做通这些行业的企业家们的思想工作,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实事求是地给他们算细账。如果继续搞下去,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破坏性多大。再算算小煤炭、小火电也好,搞了这么多年,钱已经赚够了。如果思想工作做通了,账算清了,企业才有积极性。如果再有困难,政府再给适当的奖补,这个事就能办成。

在去产能过程中,对于政府来说,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完全包下来。政府不能包打天下,主要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供给侧改革来说,不仅要去产能,还要提档升级,但目前工业企业“脱实向虚”很严重,很多企业家也在离开实体经济,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李毅中: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自己的头脑一定要清醒。一是要坚持主业,不要随波逐流,什么赚钱就搞什么,总是漂浮不定,这样产业就做不精。国际上很多优秀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主业非常突出。二是要避免高负债经营和高负债建设,一定要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不能盲目发展、靠高负债来维持。一旦经营形势变化,如果银行逼债,企业就要死掉。三是一定要创新,争做行业龙头。从全国来说,很多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有一半都不掌握。除了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攻关,作为企业来说,也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四是“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要真正得到落实,除了要有国家的规划、地区的规划、行业的规划,企业也要有自己的规划,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而不是浮在表面。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9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