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国务院发布政务公开“年度任务”

蔡如鹏  2017-04-03 13:12:41

舆论认为,工作清单的公开,将进一步明确政府及部门的权责,进一步 强化社会监督,促进简政放权改革深化,给公权力套上“紧箍咒”


制图|叶雪鸣

国务院发布政务公开“年度任务”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蔡如鹏

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首次将“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领域纳入公开范围,加大了今年全国政务公开的力度。

据悉,这是自2012年以来,国办连续第6年印发年度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分析认为,这份《工作要点》力度大、操作性强,不仅体现了国务院改革的决心,也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公开范围扩容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工作要点》针对重点领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比如,按月公开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每周发布国内批发市场价格信息、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每年公布水质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单等,都是首次提出。

按月公开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舆论分析认为,对“国家账本”的月度公开将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将通过更方便、更准确的渠道,了解国家的钱从哪儿来,又花到哪儿去。

每周发布国内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国际农产品价格信息,以及全国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收购价格信息,收购旺季时每五日发布生产区收购进度信息,每月发布中国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等农产品供需平衡表。这一项要求,将提供更及时和权威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方面,《工作要点》要求,投资核准事项清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等,都要公开并集中发布。

此外,对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类信息,文件提出明确的公开要求。比如,实行环境保护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开展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工作,“每年公布水质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单”,让公众一目了然。

预决算公开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工作要点》提出,今年本级政府或财政部门网站,要设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或专栏),集中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对公开内容进行分级分类,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集中公开的要求。

“目标非常明确,确定了2017年政务公开的中心工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工作要点》要求精细化,将工作分为详细清单,政府定价指导价清单、审批清单、许可清单等。“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也非常详细,要求明确,一目了然。”

舆论认为,工作清单的公开,将进一步明确政府及部门的权责,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促进简政放权改革深化,给公权力套上“紧箍咒”。

加强解读回应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信息公开仅仅是第一步,还要权威解读、重点回应。此次《工作要点》,就解读与回应也做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强调在充分了解舆情和民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公开,在信息公开基础上做好解读,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对政务公开有亲切感,对政策信息有获得感。

《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等方式,主动回应重大舆论关切,释放信号,引导预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做好权威解读方面有了明显改进。

据初步统计,92%的国务院部门、87%的省级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实现解读材料、解读方案与政策文件同步组织、同步审签,解读材料在文件公布后3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发布。有51家国务院部门、30家省级政府,对公开的重大政策,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政府网站开设专栏、设立微博微信专题等方式集中发布。

此外,《工作要点》提出,密切关注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负债、金融市场运行、互联网金融、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国内外舆情,针对误读、曲解、不实等情况,注重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开展有理有据的回应。

《工作要点》还强调,在制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监管政策时,要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等方式,扩大相关市场主体的参与度等。

“这充分体现了公开、解读、回应三位一体的理念,要求强调在公开的基础上,要做好解读,让群众听得懂、看得到,有获得感,而且要及时了解社会关切,主动准确作出回应。”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肖卫兵认为,这表明公开工作不再是被动的公开,而是要主动出击,找准群众的需求点,提升公开效果。

公开的工作要点能否得到落实,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今年的《工作要点》在落实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比如,《工作要点》中的任务分工明确,指定了牵头落实单位,细化了落实举措。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工作安排,又强化考核督查评估。

《工作要点》提出,加强督查评估,将政务公开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无绩效考核体系的国务院部门,年内要建立政务公开专项考核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划定考核红线,强调了“机制”对绩效考核的保障,为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法治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在信息公开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机制,也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落实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政府部门早在2014年开始,就已“试水”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晒成绩单”的大众评估。今年再次提出,适时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

稳定市场预期

政务公开,不仅仅是信息公开,还是在制度建设上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受访专家表示,今年《工作要点》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以公开稳预期、以公开凝聚共识。

这次国办印发的《工作要点》包括6部分内容:以政务公开助力稳增长、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以政务公开助力调结构、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以政务公开助力防风险和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表示,今年《工作要点》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将政务公开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有机结合在一起,改变了过去政务公开专门单独的、分散的工作推进状态。

“以前有些人把政务公开与其他政府工作对立,认为公开信息太多会导致风险,这次的结合是观念方面的重大变化,体制机制在不断更新健全。”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公开促进相关工作,可以避免过去政务公开的孤军奋战,让政务公开走出去,防止工作脱节,让政务公开在政府改革、简政放权、结构调整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吕艳滨看来,今年的《工作要点》,充分体现了服务深化改革的理念。

“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关键是让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自身的经济活动,而此次要点提出加大财经政策、实施情况等的公开力度,就是要把市场监管方面的政策走向、实施效果、市场情况等通过公开告知市场主体,让其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有充分准确的预期和判断,以便作出准确的市场活动决策,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吕艳滨说,“也就是要通过公开,变以前政府直接管为今后政府间接管。这是政府监管理念与方式的重大转变,表明政务公开已经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手段。”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9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